文山州西畴县柏林乡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路径和方法,引导基础条件好的村组群众在共富裕上做示范、做典范、做标杆。老克田村正朝着公园、花园、乐园式的“江南农村”加速奔跑。
阳春三月,笔者驱车前往柏林乡老克田村采访。春暖花开,满山的绿色映衬着新建的假山、休闲亭、竹篱笆镶嵌在幢幢洋房间。入村的小路上铺上了磨盘石,道路两侧或用当地方块石支砌墙、或用篱笆围挡,农户院外分别种上了绿油油的蔬菜长势正旺,目光所及之处,蜂飞蝶舞,仿佛走进江南农村。村文化活室青色墙面上镶嵌着金色大字“等不办法、干才有希望”,那是西畴人民战胜困难的“铮铮誓言”。
提起家乡的改变,70多岁的老人代泽明娓娓道来。“以前的老克田村劳动力大批量流出,村庄变成留守妇女村、留守儿童村、留守老人村,村里盗贼公开行窃时有发生、邻里矛盾激化,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近几年改变很多,一个是我们的党员积极团结行动起来,另一个是群众服从党员和干部的安排,都听话”。
王仕春是老克田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在长达10年村组长任上,她始终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乡村治理,让党员在乡村治理与振兴上打先锋、站排头,领着大家干、干给大家看。
连续多年村内无乱砍滥伐、无大操大办、无重大社会治安案件,先后荣获州级文明村和美丽庭院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特别是2018年脱下贫困帽后,老克田村一刻也没停下发展的脚步,村班子带领群众外出学习长见识,借鉴外地先进村的做法,组织群众投入到产业强、村庄美、农民富的建设行列。2021年,全村48户中常年外出务工50人,劳务收入300余万元,人均收入9500元,人均有粮506公斤。说起今天的成绩,村小组长王仕春很感恩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怀。
在加快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乡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典型引路法,引领基础好的村组先行先试,在老克田村做了5个方面的尝试。
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结合土地资源少的村情实际,确定大力发展八角、砂仁等林下产业,美了荒山,富了村民。目前,全村共种植甘蔗130余亩,八角林250亩,砂仁种植210亩,实现户均增收2000余元。
推行“党员六包”制度。全村19名党员分包挂联全村,负责所包户卫生厕所改建、消除断壁残垣、清理乱堆农肥、治理乱放乱排,督促庭院卫生、鸡必关狗必拴等。
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村里不仅组建了文艺队,还组建了一支巾帼志愿服务队,突击清理整治村寨沿线道路杂草,带头拆“三房”,建“三园”,将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拆除后建成菜园、果园、花园,为人居环境亮化增颜增色。
实施“红黑榜”惩治后进激励先进。每月开展乡风文明“红黑榜”评议活动。“红榜”宣传关心集体、孝敬父母、诚信守法、庭院美丽等先进典型。“黑榜”曝光各种生活陋习、违法违纪和有悖于伦理道德的不良行为,引导群众向善向美、见贤思齐。
发挥乡贤能人齐建共管。注重发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的政治优势、威望优势、情感优势和经验优势,助推乡村治理引向深入。注重发挥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土专家”经验优势,动手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老克田的今天得益于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引领,得益于一支执行有力的管理队伍带领。”柏林乡党委书记王显坤深有感触。
采访结束离开老克田村已是下午时分,太阳西晒,家家户户庭院、菜园、果园、花园在霞光中错落有致,活动室屋顶上“扎根边疆、心向中央”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大喇叭响起和谐音乐,村民三三两两出山归来,吆喝着黄牛健步走在美丽泌静的村间小道上,收获着满满的幸福。
热线:4006-230057
信息:0772-3023699
商城:0772-3023997